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訂的省思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2月11日 上午12:00

近年來國內食品安全屢出紕漏,引發了很大的社會風暴,從前年的塑化劑汙染、農藥殘留、毒澱粉到去年的混油事件等,造成消費者莫大的惶恐,寢食難安;業者亦蒙受重大損失,投訴無門。有鑑於此,食品衛生管理單位連續二年緊急修正食品衛生管理辦法,希望能遏止不肖廠商繼續侵蝕國人的健康。除了源頭管理及道德良心外,唯有加強管制才是維護食品安全的康莊大道。

本次修法,在兼顧「捍衛食安」、「實際運作」和「經濟貿易」的原則下,終於在今年元月二十八日在立法院臨時會三讀通過,並於二月五日公布實施之,使國人的食安保障又向前跨出的一大步。

為強調食安,原「食品衛生管理辦法」修正為「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辦法」,所增訂的條文又加重了黑心食品業者摻偽造假的罰金及刑度。若遭起訴者最高可重罰到八千萬,刑期可加重到五年,並增訂食安基金、第三方查驗、基改食品查驗登記以及內部員工檢舉的吹哨條款等多項重大改革,以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與安求;而朝野所僵持的複方添加物的規範,在朝野各讓一步的情況下取得共識,未來基因改造食品,將建立供應來源流向的追蹤管理,複方食品的添加物,未來只能使用主管機關准用的食品添加物組成。衡諸國內的現實環境,尚可接受。

食安所牽涉的層面很廣,加強管制固然是最實際、最有效的辦法,但很難面面俱到,最根本的還是業者要有永續經營的概念和職業道德觀。知名的大廠商,投資金額龐大,往往會注重品牌和經營風險,不易冒險觸法;倒是一些地下工廠反而不易掌控,如何落實食品安全衛生管理辦法才是未來維護食安的重要關卡。政府除了積極修法來遏止不肖廠商外,加強政令宣導和食安教育為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媒體也需善盡督導的社會責任,不要抱持「見獵心喜、唯恐天下不亂」的商業心態,反而會引發社會的動盪與不安。換言之食安不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全民的責任,盼業者和消費大眾能記取過去的慘痛經驗,勿再重蹈覆轍。(本文作者為美和科技大學食品營養系講座教授陳景川)

……..文章來源:按這裡


有礙國貿?基改食安存議 消基會憂食品源頭控管

NOWnews – 2014年1月27日 下午3:47

記者簡怡欣/台北報導

國際對基改食品造成人體健康影響仍存在爭議,消基會今(27)日指出,衛福部以增加貿易壁壘、已公告「基因改造黃豆及玉米為原料之食品標示事宜」等理由,將基改食品從《食管法》修正版本中剃除,保障民眾食的安全決心轉而表示沒有修法必要,態度讓人無法苟同。

《食管法》修正版本要求建立基改食品查驗登記、標示含基因改造食品原料、建立追溯及追蹤系統等方式,但卻因法條規定過於瑣碎,有礙經貿邊境執行上的難度,只將低度加工品列為控管項目,並以現已有玉米及黃豆基改標示相關規定為由,而將基改食品修正案從《食管法》修正版本中剃除。

但消基會指出,以歐盟為例,在2003年即訂定4法規逾60條基改食品規範,詳列基改食品的進出口、風險評估與審核、可追溯與標示、及基改微生物封閉使用等。消基會認為,歐盟已詳列基改食品規範後,才再次開放美國基改食品進口,但台灣卻不但只有行政命令,甚至管理類別也只包括玉米及黃豆2樣作物。

而國際上更有著基改水稻、番茄、甜椒、馬鈴薯等,甚至美國也將再有基改鮭魚及基改蘋果,卻沒有法律可以禁止直接進口及規範管理。消基會質疑,台灣僅被美國食品安全中心列為「低度標示基改」,標準只和泰國、越南、印度等同等程度,但國際間仍有許多國家對基因改造食品控管比台灣還要嚴格,「嚴格標示基改」的國家則高達38國、直接禁止基改食品的國家也有3國。

消基會認為,無論是從經濟貿易或是以現有法規來看,基改食品修正案仍是必要改變,只要是使用基改原料的食品就該標示,讓民眾能有充分資訊,自行選擇是否購買基改食品,政府應以預警原則確實從源頭管制。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管法修法 民團籲「一條都不可少」

民視 – 2014年1月26日 下午2:01

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法,可望在28日立法院臨時會進行表決,不過民進黨團要求增列包括複方添加物查驗機制,和基改食品透明標示入法,卻遭到國民黨和衛福部,以可能影響台灣國際貿易障礙,期盼踩煞車,今天主婦聯盟聯合專家學者召開記者會,呼籲馬政府如果連人民健康把關工作都做不好,還談什麼拼經濟。

黑心食品層出不窮,就連灶神都招架不住,還好救星出現了,原先飽受黑心食品荼毒的灶神,一看到食管法變得全身是勁,主婦聯盟透過行動劇,呼籲馬政府食管法修法不能光喊口號,尤其28日可望將付表決的食管法修法提案,包括食品複方添加物查驗,和基改食品透明標示,非得入法不可。

已故食安權威林杰樑遺孀,譚敦慈也現身說法,強調為國人健康把關,才是馬政府的當務之急,因為目前國民黨團和衛福部,認為食管法修法應參照國際做法,否則可能導致對外貿易障礙,但民進黨團要求,如果不把複方添加物,和基改原料查驗登記強制入法,食管法修法效力將大打折扣,食管法修法在即,朝野兩黨,政府民間多方角力,修法成敗28日見真章。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管法下週立院臨會審 傳衛福部想翻案

作者: PTS | 公共電視 – 2014年1月23日 下午8:00

食品衛生管理法修正案、將在下個星期排入立法院臨時會的議程,但是現在卻又傳出、衛生福利部因為有來自食品業者的壓力、打算推翻原本朝野協商通過的條文。聽到這個消息,立委與消基會都要求,衛福部必須公開說明理由。

雖然立法院日前朝野協商,將食管法修法排入下周臨時會議程,但衛福部建議,希望把先前朝野立委已協商簽字,攸關基改食品、複方添加物查驗登記的相關條文修正,讓修法意見出現大翻案。

==立委趙天麟==

這個會期所有審查

包括出委員會後的協商

衛福部食藥署都是全程參加的

也就是他們現在準備翻案的

包括21條、22條、56條等等

這個當時他們全部都同意

而且朝野有共識

立院衛環委員會召委趙天麟坦言,食品業界對修正草案中規定基改作物須標示成分、複方食品添加物須查驗登記等條文,頗有意見,有香料廠商乾脆在休會期間到處跟立委遊說,他痛批行政部門設立的遊說法,根本形同虛設。而消基會也批評,衛福部這麼容易就屈服在廠商的壓力,實在令人失望。

==消基會秘書長 雷立芬==

國外的食品 如果它確實是

有添加一些不好的成分在裡面

為什麼我們要犧牲

我們國人的健康

去接受這樣子不安全的食品

立委及民間團體都同聲呼籲,衛福部應該公開說明食管法修法意見大翻盤原因,不要輕易的犧牲民眾的健康,讓食管法草率過關。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品管理修法延宕 俠醫遺願未竟

台灣醒報 – 2014年1月13日 下午4:42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新版《食品衛生管理法》終於完成逐條審議,卻無法在本會期完成3讀。有鑑於2013年食安事件層出不窮,立法院重啟《食管法》修正案,增列提高摻偽罰則、基因改造食品入法、添加物查驗登記及食安基金等條文,卻無法在本會期完成修法。「俠醫」林杰樑遺孀譚敦慈感嘆說,丈夫生前念茲在茲《食管法》修法,因此她決定「站出來」呼籲盡快通過3讀。

【新版規範食安】
立院衛環委員會於2013年底完成《食管法》修正案逐條審議,並交付協商,除先前各界較為關注的提高摻偽罰則,以及俗稱「窩裡反條款」的檢舉保護措施外,新版《食管法》更強調「安全」元素,包括將過去允許基改成分5%以上才需標示的條文,改採歐盟標準0.9%,並要求香料、色素、防腐、抗氧化等單、複方添加物都應完整標示,並在2015年7月前全面完成查驗登記或提出登記時程。

事實上,學界普遍對《食管法》現階段的修正案表示「不滿意但可接受」。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他個人極度反對基改食品,過去學界缺乏基改食品有害證據,原因在於動物實驗時間過短,近年來延長為1至2年後,已有越來越多實驗結果顯示基改食物恐傷害免疫及內分泌系統,甚或致癌,因此他認為只要食品中有基改成分就應該完整標示,將選擇的權利完全還給消費者。

台大園藝系教授郭華仁表示,新版《食管法》僅要求包裝食品業者標示基改成分,但民眾最常接觸到的大豆類基改製品,其實是傳統市場的豆腐或早餐店的豆漿,因此應該一視同仁,只要有使用就必須標示。

【複方應完整標示】
在食品複方添加物的部分,以幫助食品乳化的「起雲劑」為例,就是由天然植物膠、乳化劑、食用棕櫚油、澱粉等單方組成的複方;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研究員林中英解釋,複方全面查驗登記的目的,在於避免不肖業者以複合物係機密配方為由,將塑化劑之類的工業原料摻入食品。

譚敦慈強調,林杰樑早在2000年開放複方添加物不需登記時就深感不妥,林口長庚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也回憶,林杰樑時常提起飲食習慣導致慢性疾病的案例太多,《食管法》實有增修複方登記條文的必要,對減少健保支出及行政執法單位都有幫助。譚敦慈表示,她知道修法是林長久的心願,「所以這次我決定站出來,呼籲《食管法》盡快完成3讀。」

【舉證反轉協商無果】
立委田秋堇指出,所有《食管法》新增條例中,只有立委尤美女所提的「舉證反轉」條款在協商後仍未達成共識,該條文係規範消費者提出損害時毋須舉證,而是由廠商負責證明產品沒有標示不實或損害健康之虞,田坦言該條文概念上稍嫌前衛,但就算其他委員不同意也可逕付表決,絕對不構成無法進入2讀的癥結。

眼看會期即將在14日結束,田秋堇擔心等到下個會期「會翻盤」,因此呼籲立法院長王金平提出延長會期,並在14日召開程序委員會將《食管法》安排於15日進入2、3讀。國民黨團書記長林德福表示,新版《食管法》未付2、3讀純粹是因為來不及處理,會優先排入下個會期,讓法案盡快通過。

……..文章來源:按這裡


歐盟:基改食品恐讓動物出現生殖障礙

優活健康網 – 2013年12月4日 上午9:40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基因改造的產品,例如黃豆、玉米等,雖目前未被科學家驗證,基因改造的食品是否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可是為了安全起見,許多民眾購買食品時,則會盡量的避開這樣的產品,為的就是求一份安心,但消基會卻指出,我國政府對於基因改造食品的標示規定,似乎太過於鬆綁,恐讓基因改造食品在消費者無知的情況下,悄悄被吞下肚。

基改食品 對人體恐有許多「未知」影響

根據奧地利衛生部委託維也納獸醫大學進行的實驗中,科學家發現,以基因改造玉米餵食白老鼠,被餵養的白老鼠從第三代開始,體重、體長和數量都明顯減少。而研究人員同時指出,研究結果目前僅適用於實驗鼠,不能斷言它同樣適用於其他動物和人類,基因改造玉米是否會對其他動物和人類的生育能力造成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但俄羅斯國家基因安全協會及歐盟生態研究所都提出警訊,基因改造飼料會造成動物的生殖障礙。

雖目前未有大規模的研究顯示,人類長期吃下大量的基因改造食品,是否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但似乎以目前各國的研究,都紛紛把矛頭指向基因改造食品恐怕會造成「未知」的問題,因此,若民眾能盡量少吃基因改造的食品,著實是在食安風暴頻頻來襲的時刻,能少一分擔憂,但消基會則列出了三項政府對於基因改造食品標示與標準的缺失,容易讓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吃下基因改造食品:

1)台灣基因改造食品含量標示太寬鬆台灣目前規定,以基改黃豆或玉米為原料且占最終產品總重量5%以上,應標示「基因改造」或「含基因改造」字樣,不同國家或地區的基因改造食品標示規定相較之下,台灣基因改造食品含量標示太寬鬆,在其他國家規定含量0.9%、1%須強制標示時,我們至少要有相同的規定,才能真正保障消費者食的安全。

2)商品應該不分包裝狀態,一律標示許多消費者習慣在菜市場購買黃豆製品,例如豆乾、豆腐等,民眾習慣在早餐店買豆漿、常去速食店喝玉米濃湯,這些散裝食品或已經烹調的食品,竟沒有納入基因改造食品標示範圍,形同開了一扇方便之門,對消費者的保障僅做了一半。

3)基因改造標示範圍應擴大台灣目前核准進口基因改造黃豆及玉米,所以標示規定僅侷限於基因改造黃豆或玉米,但全球基因改造作物還包括番茄、木瓜、馬鈴薯、稻米、油菜等,不是只有黃豆、玉米,完備的基因改造標示政策應該包括所有含基因改造作物成分的食品,台灣應比照歐盟強制標示所有產品,而廠商方面,只要知道有使用基因改造成分的原料,不論農作物種類、不論含量多寡,都建議主動標示,透過完備的標示,才能讓消費者飲食「食在安心」。

……..文章來源:按這裡


基改食品誘發腫瘤 採買先看條碼!

華視 – 2013年11月21日 下午12:00

食品安全爭議不斷,現在又爆出身體產生腫瘤,跟吃基改食品有關。醫生說,根據歐美部份動物實驗研究,吃基改食品,會誘發老鼠長出腫瘤,民眾在超市選購進口農產品時,其實可用肉眼辨識水果上的條碼,如果條碼是9開頭是有機產品,8開頭是基改食品,3和4開頭的是代表傳統方法種植。

照片裡的白老鼠,身體長了一顆又一顆的腫瘤,甚至比老鼠的頭還要大,這是法國的研究,牠們會產生腫瘤,就是因為他們被餵食基因改造的食物。林口腎臟科醫師顏宗海表示,歐美研究都有看到動物實驗有長腫瘤。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指出,基改食品美國人不吃,歐盟禁止,在台灣其實有一種方法可以辨識我們吃的是傳統種植,有機還是基改。

看看這個蘋果,每一顆都貼有一個條碼,如果是4位數,3或4開頭的,就是用傳統方法種植的,如果是5位數9開頭的,就是有機產品,但民眾如果看到是8開頭,就代表他是基改食品。

不過現在市面上也只有國外進口有條碼可以辨識,國內看不到任何標示,像是黃豆磨成的鮮濃豆漿,還有早餐配牛奶的玉米片,和零食起司玉米球,甚至豆乾、豆花還有豆腐,有的都是基因改造,但我們還是不知道,歐盟早在14年前就要求標示了,政府應該跟上國際腳步,不要再讓台灣食安落後一大截。

……..文章來源:按這裡


食品選購停看聽營養師分享小撇步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11月20日 上午11:39

近年來台灣食品安全事件連環爆,到底怎麼吃才安全?營養師分享選購食品的小撇步,農產品應檢視「產銷履歷」或「CAS」認證,調味料和油品要看清標示,選擇有品牌的廠商,同時運用低油烹調方式料理,才能力求平安度過食安風暴。

(龐清廉報導)

  從三聚氰胺、塑化劑、毒澱粉、香精、混米到近日所發生的假油事件,食安事件連環爆,甚至連有GMP認證的產品也無法保護消費者,到底怎麼吃才安全?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王子南針對不同食品提供多項建言。

   採購奶蛋豆類時,要採買有經過農政單位、鮮乳工廠以及酪農戶重重把關,領有「鮮乳標章」或「GGM羊乳標章」乳製品。購買雞蛋時,外觀宜完整且無髒汙破損,並詳閱產地及使用期限。另外對基改食品有疑慮的消費者,也可參閱成份是否有標註「非基因改造黃豆」。

  至於蔬果的採買,可挑選當令盛產的農產品且著重種類多樣化,外觀應新鮮飽滿,重量足且風味佳,有外包裝者,除了可參考「產銷履歷」或「CAS優良農產品」外,多數通過農藥殘留檢驗的產品也會標示「吉園圃的安全蔬果」,另外在進食前務必要用大量清水沖洗,以去除殘留農藥和附著的蟲卵。

  民眾最近最關心的油品選購,選購前應先考量自己平日的料理方式,若烹煮方法多為涼拌或低溫烹調,可選擇橄欖油或葵花油,若是高溫快炒則選擇大豆油或玉米油,另一方面,運用低油烹調方式,如清蒸、燉滷或涼拌也是明智之舉。

�除了上述幾項採購要點外,營養師也提醒,選購食材或產品還可評估成分是否有添加防腐劑、香料、食用色素或多餘的食品添加物,避免精緻加工食品,甚至可以到廠商的製作現場參觀,增進對產品的信任,也期許台灣的業者能發揮良知良能,成為有良心的標竿企業。

……..文章來源:按這裡


孟山都執行長葛蘭特助公司轉型 打造基改王國

作者: 顏嘉南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9月8日 上午5:30

工商時報【顏嘉南】

美國農業生技巨擘孟山都(Monsanto)執行長葛蘭特(Hugh Grant),一手讓孟山都從化學製造商轉型為生技公司,同時讓業績和股價再造巔峰。面對外界對基因改造作物的種種責難,他也一如往昔,致力捍衛公司對全球的貢獻。

孟山都的基因改造作物增加全球糧食供給量,並改善非洲和印度等地人民的生活,然而反對基因改造種子者則將孟山都視為魔鬼的化身,環保鬥士、電影明星和政客同聲譴責,稱孟山都的種子和作物不安全,侵犯農民和消費者的權益。

擔任孟山都執行長逾10年、擁有蘇蘭人典型堅毅性格的葛蘭特對此表示,「有些時候日子總是比較艱難,不過我想不出有什麼比我現在做的事更有意義。」

孟山都在1983年對基因改造作物細胞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並在幾年後推出基因改造作物。該公司種子和種子萃取部門貢獻了2012年總營收135億美元的7成,其餘3成來自作物保護產品。

批評者宣稱透過動物蛋白質或直接食用基因改造物,長期有害健康。部分反對者稱孟山都為造成過敏、自閉症和癌症的原兇,還有人稱該公司的產品引發超級雜草和超級病毒。

然而,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自從基因改造種子在20年前進入全球食物供應鏈以來,科學家尚未證實基改作物有害人體。

孟山都的黃金稻米富含維他命A,拯救東南亞的生命;抗蟲害的基因工程棉花提升印度農民的生活條件;耐乾旱的玉米則大幅改善非洲人的生活。葛蘭特對於孟山都的種種貢獻感到十分自豪。

1970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綠色革命」之父-包若格(Norman Borlaug)博士,為葛蘭特的楷模之一,包若格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引進多種高產量的小麥,可以說拯救了十億條生命。葛蘭特表示,「包若格這輩子都在面對爭論。」

印度最初並不欣賞包若格的種子和先進農業技術,孟山都技術長法利(Rob Fraley)表示,「就和我們現在面臨的情況差不多,有朝一日,全球將會了解並感謝我們的貢獻。」

即便外界責難聲浪不斷,全球對孟山都產品的需求持續攀升,該公司正邁向第3年獲利成長逾20%的紀錄。分析師預估孟山都的每股盈餘將由2012年的3.7美元,躍升至2013年的4.58美元,2014年將上看5.32美元。

孟山都的股價也同步走揚,自2010年中以來躥揚1倍,至8月下旬的95美元左右。自葛蘭特於2003年5月執掌兵符以來,計入除權調整,股票報酬率將近1,100%。

創立逾110年的孟山都,過去大部的時間都是化學公司,透過一連串的合併和分拆才成為農業生技公司。2002年葛蘭特還是營運長時開始重塑孟山都,透過收購種子和生技領域的公司,特別是高獲利的玉米和黃豆,協助公司轉型。

哈佛商學院農業教授高德伯格(Ray Goldberg)表示,「葛蘭特為孟山都引進迫切需要的核心焦點。」如今孟山都掌控亞洲外所有市場的黃豆種子銷售。

葛蘭特也發現利用先進培育技術,改善零售產品風味和營養的潛力。自2008年來,孟山都收購種子公司Seminis和De Ruiter後,該公司的蔬菜業務已成長至8.51億美元,為公司第3大業務,僅次於玉米和黃豆。

葛蘭特私底下也是農藝愛好者,他把庭院部分草坪改為菜園,種植番茄和蔬菜一點也不馬虎,採用滴水灌溉系統和堆肥。葛蘭特和技術長法利比賽種番茄,葛蘭特連續3年獲勝。法利笑稱葛蘭特「花太多時間在農藝上。」

……..文章來源:按這裡


拒基改食品 婦團:別讓學生吃飼料豆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3年5月7日 下午3:05

新頭殼newtalk 2013.05.07 陳沛佑/台北報導

以「校園午餐要營養,不要飼料」為主要訴求,主婦聯盟今(7)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各級學校注意營養午餐食材中,基因改造黃豆的食品安全漏洞。主婦聯盟秘書長黃嘉琳表示,基改黃豆充斥台灣市場,學校午餐評選委員應重視基改食材的問題,拒絕「飼料豆」進入校園午餐。

針對營養午餐基改黃豆的疑慮,主婦聯盟今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對各級學校做出呼籲。黃嘉琳表示,台灣本土黃豆產量少,多從國外進口,不過,進口的黃豆中,有9成以上是基因改造黃豆,這些黃豆在產地並不作為食用用途,而是被當作飼料或榨油用。不過,這種「飼料豆」來到台灣後,多被當作「食用豆」。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表示,根據統計,學生1週在學校營養午餐內,約有4到8次吃到黃豆製品,而台灣在15年前不容易吃到基改黃豆,現在卻「不容易吃不到」基改黃豆。

曾擔任過國小午餐評選委員的綠色陣線協會代表林學淵表示,「衛生」和「菜色」為評選營養午餐的主要考量,但「食材品質」卻鮮少被納入考慮,因此,各縣市政府應有作為,將「食材品質」加入評選標準中。

台大農藝系教授郭華仁則表示,基因改造食品問題多,根據動物實驗顯示,食用基改食品可能引發不孕、腫瘤及其他病變。而因基改食品種對除草劑的忍受性高,因此,農夫種植基改食品時,往往大量噴灑除草劑,導致除草劑殘留量高。郭華仁指出,根據動物實驗顯示,只要除草劑的殘留允許值達0.2ppm時,就可能引發動物器官病變,然而,我國政府對黃豆除草劑的殘留允許值卻高達1ppm,可見其風險相當高。

黃嘉琳表示,未來將聯合全台家長發起「我是人,我拒吃飼料級黃豆製品」的連署活動,同時發文邀請各地國小響應「午餐採用食品級黃豆」,未來將進一步公布響應的學校名單。

……..文章來源:按這裡